回主页 目录

岳独头别传



这是我听讲起她小时候在家乡濮院镇,所见所闻的一个人的故事。

濮院镇知名,是在于全国著名的羊衫基地,可很少有人会知道她还 是一个千年南古镇,以南宋时濮驸马迁居于此而得以市镇,后历经发展,形成南大镇,镇民以读书文人居多,故自宋以来,所出名人甚多,据镇志载,中进士者26人,举人86人之多,实可谓文化礼仪之邦。

今为该镇上,一个已故去四十多年的人作传记实非易事,自那里听闻了不少其人的故事外,又查阅了濮院镇志,而后又走访了镇上多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才得以试作之。

为岳独头作传,但其人并非名人,也非对社会有功之人,亦非本家亲戚,故对于传体倒是考虑良久,大传,小传,列传等似乎都不妥,后发现此人既在镇志中亦稍有百来字记载,那倒不妨用别传,以写一些镇志中所无有记载,而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事迹。

(注:“独头”为方言,其大意与疯子相似)

正文

七十年前,一个秋天的午后,濮院镇大街上,一个破衣烂衫,蓬头垢面,脑后还 留有一根大辫子,大概有六十来岁的老者在闲逛,几个年轻人围了上去拦住他调侃道:“岳独头,今天又去哪儿骗得了午饭吃啊?”老头抬起头白了几个年轻人一眼说道:“汝等无理,吾乃秀才公,朝廷功名加身,岂可以独头相论之,此乃大不敬,大不敬矣,食乃民之所安,岂可以骗述之,真乃有辱斯文,汝等燕雀又岂知我鸿鹄之志哉。”几个年轻人憋住笑意说道:“好啦,秀才公,我们不想知道你的大志,但我们想知道你的秀才府还 剩下几块砖啊?”老头听后,面红耳赤,夺路而逃,几个年轻人则在后面哈哈大笑。

这老者便是岳独头,其真名恐怕是没几个人知道的(现在的镇志上倒是可能有记载的),反正镇上人人都叫他岳独头,无任他如何之乎者也的辩论,也无济于事。

岳独头幼时家境殷实,父亲是镇上有名的大财主,家中房舍百所,良田千顷,家丫鬟更有数十人之多,岳独头是家中独子,从小娇生惯养,其父母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口中怕化了,及其。五岁时便把县里最好的先生高薪请到家中单独教孩子念书。先生悉心教导,孩子极其用功,没几年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便能倒背如流,十二岁时便在院试中考得秀才。

此后父母更是对他有加,除了学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八股文章之外,什么也不让他做,甚至于吃饭都让丫鬟喂着,以便于更多时间学。父母期望着儿子终有一天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然革命的槍声粉碎了他们的美梦,取消了科举制度后的岳独头,除了每天“之夫者也”之外,什么都不会,甚至连和别人正常流都做不到。父母在失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父母死后,岳独头失去了经济靠山,且不会打理家务,很快父母留下的积蓄便挥霍一空,遣散家后,便只得靠变卖家产度日。

千顷良田只换来数年口粮,之后便只能靠变卖房产度日。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时,年过六旬的岳独头已是片瓦无存了,只得借宿在邻家的一间被废弃的小破屋内,屋内无一件家具,只有几块破砖垒砌的一张和一条又脏又破的旧棉被,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妻子,没有子女,当然镇上更不会有一个女人愿意嫁给这么一个名声在外的独头(疯子)。

解放后,穷困潦倒,满口“之夫者也”的他只能靠去镇上食堂乞食为生了。但他依然做着他那金榜题名的美梦。碰到别人取笑他时,便会大声争辩:“汝等岂知,吾如今不过是鱼游浅滩,虎落平耳,有朝一日鱼跃龙门,青云直上时 便是吾光耀门楣之日,汝等布衣俗人又岂知吾之大志矣。”说罢便转身离去,感觉与此等俗人待在一起有失身份,堂堂秀才公又岂能与俗人过多言语,有失体统。

然而吃饭问题还 是让秀才公压力与日俱增。回到破屋,苦思冥想之下,确让他想到了遂自荐的法子。“吾之大才,如今却是怀才不遇,吾当向当今圣上遂自荐,可如今没了皇上,却又如之奈何啊?——主席,对主席不就是当今圣上嘛,吾当向主席自荐。”想到此处,岳独头不禁有些兴奋,提起笔来便要给主席写信,可写些什么呢?岳独头继续思考着“此信至关重要,吾之前程全在于此,须让主席识吾之大才,又要让主席知吾如今之处境,不可鲁莽,不可鲁莽,须深思啊!”

深思熟虑后,岳独头突然想到了前几天居委会干部不是让大家学主席诗词嘛,其中有一篇《七律长征》气势磅礴,记忆犹新。“吾不如和诗一首,既能呈现吾之大才,又能让主席知我之处境。”想罢,便挥笔写下《和主席《长征》诗》,并寄往北京中央主席收。

诗曰:

计成愁绝绣袍难,

那得金貂酩饮闲。

宛有杲临陋室,

殊无芝泽下丹丸。

云衢空瞩辰星远,

玉楮徒惭家世寒。

果许红河润及,

斗金先惠与酡颜。

其大意是:我为饱而忧虑,无心用金貂换酒饮。政府派人来访问,像光照进寒舍。但没有灵丹解决我的困难,虽有对北斗星的忠诚,但与主席相隔甚远,无法接近。先祖岳珂有《玉褚集》传世,而我家业败落,自感惭愧。如能念及写就《满红》的先祖岳飞的功绩,使我也能得到些恩惠,则不胜感激。

没过多久,省里居然来了一位干部找到岳独头,说是主席收到了他的信,并在信中亲笔题写了“此人似应酌予救济”八个字,发回到了省里。省里考虑到他国学水平较高,安排他到一所学校去做国文教师,特地来通知他。

于是岳独头便做起了国文教师来,可他教书从不拿国家发给的教材,每天手中只拿自制戒尺一把,专教学生背“经史子集”,有背不出者,便拿戒尺打手心。学生家长告到校长那里,校长找他谈话,他却说:“此乃吾之教育方法,汝等水平皆不如我,岂可随意更改。”校长无奈之下只得让他走下讲台,去教务处工作,可到了教务处,他从不与同事说一句话,独来独往,别人叫他也置之不理。校长无奈之下又叫他去谈话,他却言之凿凿的说:“吾乃秀才,有功名之人,岂可与布衣相乎。”

校长忍无可忍之下,只得向上级领导汇报,此人不善于教书育人,请领导另行安排工作。

省里领导经过调查后发现岳独头似乎确实是有点不谙世事的书呆子。经过多次研究后,把他调到了省文史馆担任馆员工作。可到了文史馆后,他依然一如既往的不与任何人流,馆内安排的工作,他也什么都不会做,成天就对着墙面自言自语“之乎者也”。同事们意见极大,怎么安排了一个疯子进文史馆工作。

最后馆长破天荒的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岳独头年过六旬,可不必来馆上班,只负责在家中撰写些历史资料或回忆录即可,工资则照发。”

于是岳独头在省城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家乡濮院,不过是再也不必到食堂去乞食了,虽然未能实现鱼跃龙门,扶摇直上的美梦,但也算是得到安享晚年了。

到了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一大早镇上的人们都在争相议论着:“岳独头死了,昨天晚上掉进垄沟里冻死了。”

“真的啊,这独头(疯子)有八十一岁了吧,每个月还 拿着国家给的工资呐,享了十几年福啦,值了,可惜了。”

结语

岳独头的一生,他真的疯了一生吗?不,他的一生是封建教育体制毒害下的悲剧。他除了会背“经史子集”和“八股文章”外什么也不会。他的一生除了做着一个靠“八股文章”青云直上而又永远实现不了的梦之外,什么也没留下。

如果他出生在新中国,如果他生活在新社会,如果他学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教育体制下,我想他决不会是个独头,他的才智定能让他鱼跃龙门,青云直上,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社会作出他应有的贡献,他的梦也必定会得以实现。

相关文章

梧桐叶里的爱 缺斤少两的背后 绿豆 宛如尘土般细小 父亲的脆弱 不离不弃

推荐热门文章

向祖国妈妈致敬 有梦才会飞的更远 路上驶过一辆车
绿豆 缺斤少两的背后 梧桐叶里的爱 大自然的奉献者——蚯蚓 不离不弃 父亲的脆弱 宛如尘土般细小
优美诗句|风景的句子|花草树木|外貌神态|春夏秋冬|节日的句子|关心的话|表白的话|思念|情话|安慰人的话|微小说|歇后语|顺口溜|后半句|排比句|座右铭|生日祝福语|思念的句子|寄语|励志句子|英文句子|谚语|作文句子|早安短信|晚安短信|广告语|谜语|贺词|祝福语|对联|成语词语|造句|比喻句|评语|祝酒词|主持词|誓词|口号标语|成语大全|诗歌|散文精选|台词|反义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