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校门口的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这些基本的一交一通规则在我们记事时就已经在老师的教导下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当一种一习一惯慢慢主宰你的思想的时候,规则往往会“很受伤”。
“嘀铃铃”,放学铃声一响,校门口就像水滴进了热油锅一样立马热闹了起来。满脸兴奋的同学们一出校门就急着找各自来接的家长,校门前那条窄一窄的小路瞬间被挤得满满当当。当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走到路口,迎接我的是更可怕的车流。因为这个路口没有红绿灯,人流和车流一交一会在一起,谁都不肯让谁,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指责声乱成一片,这让我不禁皱起了眉。
有一天,我发现路口有了变化。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穿得很帅气的一交一警叔叔会在路口指挥一交一通。在别处,红绿灯轮流上岗,红灯累了,黄灯上,黄灯累了,绿灯上。在这里,一交一警叔叔就是最好的红绿灯。看见有人要过马路,他一个手势,准备过路口的汽车马上乖乖停住,我们一路欢笑着跑过斑马线。有时候车辆正通过,我们想要提前过马路,一交一警叔叔也会一个手势,这回被拦的是我们,哎,不遵守一交一规,我们的脸红得好比是红灯。
当我们渐渐熟悉了一交一警叔叔的身影迎着清晨的朝晖出现在路口,伴着夕一陽一的余晖离开的时候,有一天,路口又有了新变化。一交一警叔叔不再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底下装着轮子能推着走的移动“红绿灯”。放学的时候,路口依然满是人流,随着红绿灯信号的变化,车流和人流一交一错行进,互不干扰。偶尔在红绿灯变化时,车辆和行人会有相遇,行进速度打个小结,但很快就又畅通了。
有一天放学,移动“红绿灯”突然黑了,没信号了。大家担心这下路口又要堵了,没想到的是,看到我们过马路,来往的车辆都自觉减速在斑马线前停了下来,一分钟,两分钟,没有喇叭声,没有埋怨声,与以前一交一警叔叔指挥时的场景一模一样。
慢慢的,移动“红绿灯”在路口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一看二停三通过成了行人和司机自觉的行为。又有一天,移动的“红绿灯”也不见了,路口的秩序井然。再见了,校门口的红绿灯,与美同行,和谐有序,就是我们心中的红绿灯。
相关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