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目录

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张衡传

朝代:两汉

作者:范晔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Yan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心研究、考核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注释

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65版)。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2、南洋西鄂:南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

3、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4、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5、京师:指东汉首都洛(今河南省洛市)。

6、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7、遂:于是。

8、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9、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10、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1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12、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于:比。

13、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尚:矜夸自大。

14、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1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年-105年)。

16、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17、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日久,时间长。

18、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19、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20、逾侈:过度奢侈。

21、乃:于是,就。

22、拟:模仿。

2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4、《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25、《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

26、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

27、以:连词。

28、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29、思傅会:心创作的意思。

30、乃:才。

31、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32、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奇:奇特,少有的。

33、累召:多次召请。应:接受。

34、机巧:设计制造机械的技艺。巧,技巧、技艺。

35、致思:极力钻研。致,极,尽。

36、:指日月运行规律。

37、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

38、于:对于。于……: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作状语。

39、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40、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

41、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

42、拜:任命,授给官职。

43、郎中:官名。

44、再迁:再,两次。迁,调动官职。

45、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

46、遂乃:于是就。

47、研核:研究考验。

48、:哲学名词,指两种对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这里指天象、历算。

49、妙尽:妙地研究透了。

50、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

51、正:道理。

52、浑天仪:一种用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的天球仪。

53、《灵宪》:一部历法书。

54、《算罔》:一部算术书。

55、详明:详悉明确。

56、再转:两次调动官职。第一次由太史令调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又调任太史令。

57、复:又。

58、当世,指权臣大官。

59、辄:常常,总是。

60、积年:多年。徙:指调动官职。

61、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自;自从,表时间。

62、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公元132--135)。

63、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64、以:用。

65、员径八尺:员径:圆的直径。员,通“圆”。

66、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隆,高。

67、尊:同“樽”,古代盛酒器。

68、饰:装饰。“饰”后省宾语“之”,“之”代候风地动仪。

69、以:用。据有人研究,候风地动仪外部八方书写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脚部装饰山形,东南西北分别绘画代表四方的龙、朱雀、虎、玄武(龟蛇)。

70、都柱:大铜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动仪中心的震摆,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边。傍,同“旁”,旁边。

71、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拔动机件,意思是每组杠杆都装上关键,关键可以拨动机件(指下句所说的“龙”)。

72、外有八龙,首衔铜丸:龙,指龙形的机件。首,头。

73、下有蟾蜍(chánchú),张口承之:下,指龙首下面。蟾

74、牙机巧制:互相咬合制作巧的部件。

75、尊中:酒樽形的仪器里面。

76、覆盖周密无际:指仪器盖子与樽形仪器相接处没有缝隙。

77、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地动,地震。则,就。振,振动。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78、机发:机件拨动。

79、而:顺承连词,不必译出。

80、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激扬,这里指声音响亮。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

81、发机:拨动了机件。

82、七首:指其余七龙之首。龙、首,互文,都指龙首。

83、验之以事,即以事验之:验,检验,验证。

8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在,可译为“在……中”。

85、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尝,曾经,曾有一次。而,可是。

86、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

87、至:指来到京师。

88、果:果然。

89、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陇西县一带。“陇西”前省介词“于”(在)。

90、于是皆服其妙:其,它,代候风地动仪。妙,巧妙,神奇。

91、乃:便。

92、地动:地震。

93、所从方起:从哪个方位发生。

94、时:当时。损:腐败。因:于是。

95、迁:升迁。

96、帷幄: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

97、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

98、左右:身边。

99、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尝,曾经。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

100、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词活用为动词。

101、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102、Yan竖:对宦官的蔑称。

103、谗:毁谤。

104、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105、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06、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107、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10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永和:也是东汉顺帝的年号(公元136-141)。

109、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时,当时。国王,即河间王刘政。典宪,制度法令。

110、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

112、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

11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员初到任。治威严,树立威信。治,整治。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

114、名姓,一时收禽:知,暗中察知。

115、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

11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hái)骨: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117、尚书,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

11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zú)。卒:死。

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斗争一事。“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谨中有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鉴赏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西鄂(今河南南)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Yan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

相关文章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杂说四·马说原文及翻译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原文及翻译 文韬·文师原文及翻译 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

推荐热门文章

答苏武书 原文及翻译 狼三则原文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 原文及翻译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 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文韬·文师原文及翻译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原文及翻译 杂说四·马说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优美诗句|风景的句子|花草树木|外貌神态|春夏秋冬|节日的句子|关心的话|表白的话|思念|情话|安慰人的话|微小说|歇后语|顺口溜|后半句|排比句|座右铭|生日祝福语|思念的句子|寄语|励志句子|英文句子|谚语|作文句子|早安短信|晚安短信|广告语|谜语|贺词|祝福语|对联|成语词语|造句|比喻句|评语|祝酒词|主持词|誓词|口号标语|成语大全|诗歌|散文精选|台词|反义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