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目录

诗经:鸿雁

诗经: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1、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2、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3、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4、劬劳:勤劳辛苦。

5、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6、鳏: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7、于垣:筑墙。

8、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9、究:终。宅:居住。

10、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11、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12、宣骄:骄奢。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

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

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

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

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

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

赏析

【鸿雁】一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相关文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曹唐游仙诗赏析 章碣诗三首赏析 李群玉《黄陵庙》诗赏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全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全诗

推荐热门文章

霸气的诗句 形容失恋的诗句 红楼梦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章碣诗三首赏析 曹唐游仙诗赏析 李群玉《黄陵庙》诗赏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全诗赏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全诗赏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全诗赏
优美诗句|风景的句子|花草树木|外貌神态|春夏秋冬|节日的句子|关心的话|表白的话|思念|情话|安慰人的话|微小说|歇后语|顺口溜|后半句|排比句|座右铭|生日祝福语|思念的句子|寄语|励志句子|英文句子|谚语|作文句子|早安短信|晚安短信|广告语|谜语|贺词|祝福语|对联|成语词语|造句|比喻句|评语|祝酒词|主持词|誓词|口号标语|成语大全|诗歌|散文精选|台词|反义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