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五:青春的自白 某年某月某日,我撑着伞走在湿一漉一漉的石灰地上,汽车不是从身边驶过,我小心翼翼的躲闪着溅起的泥水,有一丝厌烦。然而,我却想不起要去的是哪里,甚至连一个撑伞去过的地方都那么的模糊。 17年了。09年的到来就意味着我已经17岁了。我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存了17年。 寒假终是无聊的。乏味的寒假让我的寂寞更加浓。 出于无聊,拿起了书柜里的最小说。这是前几个月的,08年9月的。 还是一样的一陽一光,一样的空气,和记忆中一样的情节,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心情。 当初我是怀着兴奋的心情买下最小说的,那一种求新的心情已不再,只有怀旧的心情。我觉得,这很像我们,一些被园丁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花丛,我们的好奇心、想象力不再那么浓,因为,它们已经挨抹杀了。此刻的我,只能用怀旧的心情来看这本书正如用怀旧的心情回想以前的幼稚、天真的我们。 “baby,怎么忘记,怎么放弃那段属于我们的回忆,已经住在心底一直都会记起,我们在一起的雨季……” 我们的回忆是什么? 老实说,我已记不起原来童年的记忆。才17岁就已忘记童年,那么到了年老八十,我看我已经对以前的事情忘记的一干二净了。但是,这是有可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他不会依照你的意思去做。你越想记得,就会忘记得越快。 合上最小说,起身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电脑,开始聊q一q。 有人说,一般在线的人多数是90后,因为他们注重的是q一q的等级。这个,我赞成。因为我就是一个。 你按原和一个见不了面的陌生人说心里话,也不远和身边的人说。网络已经逐渐进入百姓的家里。我就是宁愿在聊q一q上说自己的心事,也不愿意和父母说。但是,我的q一q里全是认识的人,都是同学,朋友以及亲人。唯独没有父母以及其他长辈。因为,我和他们有代沟。也许,很多中学生都和我一样。 已经17岁了,不再小了。有时候,年纪是增加了,但是,我们当中,有的人的心灵还没有长大,还是处于常受伤的状态。不是我们懦弱,而是,这个世界的残酷让我们已经伤痕累累,不再受得了太大的压力。有时候,有些压力是自己咎由自取的,但是,那又怎样?自己取的伤害多数是可以让自己长大的。 打开q一q音乐,倾听着优美的音乐。 “baby,怎么忘记,怎么放弃那段属于我们的回忆,已经住在心底一直都会记起,我们在一起的雨季……”还是那首《我们的回忆》。 17岁了,童年已不再,但是我们正直青春。各位,请不要在准备忘记才要去记起,童年基本忘却的朋友,请和我一起享受这个青春,记住这个唯一的青春期,我们所度过的美好时光。 篇六:青春的自白 生命是一场旅行,时急时缓、时断时续、时快乐时悲伤、时明朗时忧郁,从儿时到现在,记忆中只有“青春”的故事值得我不断回想和继续体会。 我认为我是冲破桎梏的勇者,不会生于平庸,死于平庸。因为快乐,所以快乐。我的快乐是青春种下的一朵花,娇一艳而芬芳;是青春汇聚的一片云,飘忽而洁白;是青春收获的一种一爱一,伤感而无私。 在每周一至周六的高中生活中,我不仅努力专注地学习,而且兴趣盎然地运动。清脆的铃声既是恶魔吹响的恼人的哨声,也是天使赐予的奋斗的钟声。一陽一光挥洒,照在疏疏松松的绿叶的大树上,伴随着微风的吹拂,不停得点头和招手。一操一场上的两个“我”,奔跑、欢呼、旋转、尖一叫,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也拥有了健康的身材。篮球给了我有力的手臂,足球给了我健壮的大一腿,排球给了我硬朗的骨骼,乒乓球给了我不凡的速度,羽一毛一球给了我和谐的身躯……然而我的最一爱一与村上春树一样——跑步。当他跑在盛夏的雅典是,看到树一陰一下躺着的狗,却不知道是死是活,因为在夏天的雅典跑步,着实是个疯狂的举动。漫步在清晨的查尔斯河,看到娇一小玲珑、苗条瘦削、身穿印有哈佛标志的深红色T恤的哈佛女生,一头金发扎成马尾辫子,一面听着崭新的ipod,一面英姿飒爽地沿着道路向前直奔。我想经历他的经历,因为这样自在无忧的运动,能带给我一个快乐而聪慧的大脑。 张小娴说过:“叶散的时候,你明白欢聚;花谢的时候,你明白青春”。在寒冷的冬日深夜,在芳一香清爽的春日清晨,在玫瑰色的夏日黄昏,在落叶纷飞的秋日道路,我总是悠闲自在地坐在书桌前,写作、画画、唱歌、舞蹈、自导自演…… 我是现实生活中完美主义的真实拥护者,用心发掘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休息天,是我和我一妈一一妈一这两姐妹“那达慕”的好日子,在蒙语中,“那达慕”是“娱乐”的意思,看《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星期天》等娱乐节目,还不如和一妈一一妈一手挽手、肩并肩,漫无目的地在各地“淘宝”。虽然有时候会有一点累,却能雕塑体形,不仅买到了想要的东东,而且还能和一妈一一妈一一起时尚,增进因忙碌而时常不能在一起的情感。 十几年的生活总是会有些不如意,有些不安稳,有些小打小闹、小吵下架,而我仍然充满快乐的心情,努力地创造着属于自我青春生活的梦想。 有人说,一串葡萄是美丽的,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旦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了酒——盛在杯中的仿佛不再是液体,而是流动着的温润顺滑的生命。而我也用了不会说话的钱买了几只带有浓浓亲情的手镯送给母亲。因为在三八节这天,母亲是主角,是每个小孩和男人尊敬的对象。 让我一直拥有一颗青春的心吧,永久地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一起甜蜜和快乐。 篇七:青春的自白 友谊一度被人们评价为最美好的东西,但后的友谊已经被增添了新的色彩,亵渎着我们曾经付出的青春,慢慢的时间淡化友谊的力量,友谊渐渐成为人们怀念过去的一种方式。 我越发敬重父辈们的感情,几位老友几年未见,在街上偶遇,老远就招手示意,握手拥抱,热情洋溢,没有十几分钟你别想让他们分手,在普通的话题,他们也不敢厌倦,有时会让人有感于他们的落伍,“感慨万千”,感慨之余,我们应该反思,反省自己的友谊没有父辈的忠诚。他们的友谊建立在共和国最艰难昏暗的日子,当年的上山下乡,插队,生活的动荡,波折痛苦使他们更加重视这份特殊的友谊友谊。逢年过节,家里的电话不断,但电话几乎全是我爸的,我的极少,而打开电脑,博客信箱,人流不断,接二连三。父亲他们过节不忘小酌两杯,几位老友,挑好日子,总是一句“老地方9点不见不散。”我不知道被抚琴们成为老地方的地方是哪,但那一定是父亲们几十年感情的积淀。一次父亲们聚会。直至深夜未归,父亲不习惯带手机,总是嫌头疼,我们只能在家里干着急,好不容易父亲回来,问清原因,原来是父亲以前的一位矿友的儿子生病,没钱治疗,几位老朋友就帮着捐了一些,父亲忘记留下回家的路费,就走着回家了。父亲在家煤矿里干过苦力,现在生活好了,每当在电视里看见那些漆黑的煤洞,父亲会笑着说,那里才有老朋友,在一旁的我,很不自然的笑了。我想他们的友谊会带到棺材里去,在他们心中的友谊,在不断升华,让我们自愧不如。 反观90后的友谊,这是一个很容易找的朋友,有很容易失去朋友的年代,我们是否设想一下,当你身处困境时,多少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时常认为父辈们的落伍,那现在的不走寻常路,见面hello/hi的就叫新潮,父辈们以几十年的时间为积淀,那我们这带的友谊又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之上,突然想想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与其说十年文革让他们失去了他多本该属于他们又没有属于他们的东西,不如说他们收获了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冰凉年代的产物是几十年的感情不变,我们的产物又是什么?今天的友谊可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 虽说网络文明拉见了人们的距离,远在天涯,近在咫尺,那么人际关系的淡雹疏远只是人们的错觉,在忙碌和物质打针的年代,金钱与利益才是人们着重考虑的,没有美德,带着利益,情随事迁90后一句完美的缩写。 彼此间的友谊需要一定的感情积淀,,物质友谊,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可望而不可即。当感情厚重时,不由华美的词藻,她自然会流光溢彩,让人折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