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并不是试管里结了冰,而是析出了硫酸钠晶体。为什么用玻璃棒摩一擦试管壁就会析出晶体呢?因为硫酸钠在室一温一下的水中,已经溶解到不能再溶的程度了,也就是达到了饱和状态。由于硫酸钠在32度以下,溶解的数量随着一温一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一温一热后,未溶的那部分硫酸钠也溶解了。它的浓度就比室一温一时大,这种溶液叫“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不如饱和溶液稳定(处于介稳定状态),它极易析出溶质转变为饱和状态。因为这个试管中硫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冷却得慢又没大的灰尘落入,更没有同晶体存在,所以它没有晶体析出。但,当用玻璃棒摩一擦试管壁时,可以促进晶核的形成,破坏溶液的过饱和状态,于是过量的硫酸钠便迅速地形成结晶析出,试管内就像气一温一骤然下降一样,结了“冰”。
我国有些内陆湖含有大量的碳酸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碱。在天冷时,从湖中析出大量的碱晶体,这就是由于一温一度降低使碳酸钠溶解度也降低的缘故。利用这个原理,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战胜旱灾。